【葉衣佛母】
佛教人物
葉衣佛母,亦稱嚴穴葉衣佛母或山林葉衣佛母,
是藏傳佛教密乘蓮花部部主的明妃。
其形象為三面六臂,面顯忿怒相,身披樹葉與孔雀翎裙,手持金剛杵、斧頭等法器,頭戴不動佛像頂飾,呈半蹲坐姿,屬佛教忿怒尊之一。
作為驅除瘟疫、防治傳染病的本尊,葉衣佛母信仰在藏傳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
西藏三大寺僧眾每日誦持其禮贊文與咒語防範疾病,後藏色究巴寺以傳承葉衣母法門及製作祛病法聞名,印度下密院亦延續此法藥製作傳統 。
在漢傳佛教中,該尊被視為觀世音菩薩化身,稱「葉衣觀音」 。
其宗教淵源可追溯至密乘佛教經典《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經》,不同化相如黑、藍、綠葉衣母等具有特定儀軌。
清代乾隆時期漢地鑄造的銅佛像及藏區唐卡藝術均展現了其形象特徵,印證了跨文化傳播歷史 。
外文名 Parnashavari
別 名葉衣母、葉衣觀音、葉衣觀自在菩薩
葉衣母的身黃色,有三面及六臂,其中間面黃色,右為白色,左為紅色,每面均現忿怒表情,各有三隻眼睛,各口微張而露出四顆尖尖的犬牙。
葉衣母的右邊第一手置胸前持金剛杵,左邊第一隻手持勾索亦置胸前;
右邊第二手持降魔斧頭,左邊第二手持樹葉;
右邊第三手持一箭,左邊第三手持由有花之樹木所造的弓。
本尊的姿勢是半蹲立、半斜坐的,左足蹲伸而右足屈入。這個姿勢稱為「皇帝坐姿」。
在葉衣母身上,佩戴了種種寶石瓔珞。
他的下身,披圍著一件由樹葉串編的草葉裙,就像某些國家的原居民之民族服飾般。
葉衣母的容貌及身相十分年青,身上發出如太陽的光芒,坐在屍墊、月座及蓮花之上。
在他的頭上,有一尊小小的不動佛像頂飾般坐在頭頂。這個頂飾既表義敬師之教理,也表示葉衣母屬於不動佛之金剛佛部。
葉衣佛母心咒: 嗡 必霞字 霸那霞娃熱 薩娃咋拉扎霞嗎那也唆哈 om pisha tsi parna shawari sarwa zora pra manayea shawari sarwa zora pra manayea shawari sarwa zora pra manaye
葉衣母是一位驅除瘟疫災害、防治傳染性病毒的有力本尊。
在以前,西藏的沙拉、甘丹及哲蚌此三大寺中,每座寺便有幾近一萬位學僧共住,所以很有必要防範傳染病的散播。
在三大寺中,學僧早上都誦念葉衣母的四句禮贊文、持葉衣母咒,然後作迴向。
在後藏的札西倫布寺附近,有一座叫「色究巴」的格律派寺院。
本寺擁有特別殊勝的葉衣母傳承。在西藏,有許多人特別前往此寺學習葉衣母法門。
本寺依葉衣母法製成的葉衣母丸,能防止多種疾病,藥效馳名全藏。在五十年代後,印度的下密院亦出產這種殊勝的法藥丸,極受西方國家歡迎。
葉衣佛母有許多種不同的化相,例如黑葉衣母、藍葉衣母、綠葉衣母、黃葉衣母等,有的化相足踏屍墊,有些化相則沒有屍墊在腳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