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二萬八千人俱——皆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如摩訶那伽,心得自在,
其名曰:摩訶迦葉、須菩提、憍陳如、離越多訶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畢陵伽婆蹉、舍利弗、摩訶迦旃延、阿難、羅睺羅等。
眾所知識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此諸菩薩久殖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常修梵行,成滿大願,悉能通達百千禪定陀羅尼滿;
不捨大悲,隨諸眾生,而能饒益;紹隆三寶,使不斷絕;
能建法幢,為諸眾生作不請友;到大智岸,名稱普聞。
其名曰: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妙德菩薩、妙音菩薩、電光菩薩、普平菩薩、德首菩薩、須彌王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持勢菩薩、越三界菩薩、常悲菩薩、寶掌菩薩、至光英菩薩、炎熾妙菩薩、寶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慧菩薩、跋陀和菩薩、師子吼菩薩、師子作菩薩、師子奮迅菩薩、滿願菩薩、寶積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百千眷屬俱。
復有無量百千欲界諸天子等,各與眷屬俱,齎諸天上微妙香華,作天伎樂,住虛空中。
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如來,大眾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阿難承佛威神,於晨朝時入王舍城,次第乞食。
爾時,城中有一婆羅門子,孝養父母,其家衰喪,家計蕩盡,擔負老母,亦次第行乞,若得好食,香美菓蓏,仰奉於母;若得惡食,萎菜乾果,而自食之。
阿難見之,心生歡喜,偈讚此人:「善哉!善哉!善男子!供養父母,奇特難及!」
有一梵志是六師徒黨——其人聰辯,悉能通達四圍陀典、曆數算計、佔相吉凶、陰陽改變,豫知人心。
亦是大眾唱導之師,多人瞻奉;執著邪論,為利養故,殘滅正法,心懷嫉妬,毀佛法眾。
語阿難言:「汝師瞿曇,諸釋種子,自言善好,有大功德,唯有空名,而無實行。
汝師瞿曇實是惡人,適生一七,其母命終,豈非惡人也?
逾出宮城,父王苦惱,生狂癡心,迷悶躃地,以水灑面,七日方能醒悟。
『云何今日失我所生?』舉聲大哭,悲淚而言:『國是汝有。吾唯有汝一子,云何捨我,入於深山?』
汝師瞿曇,不知恩分,而不顧錄,遂前而去,是故當知是不孝人。父王為立宮殿,納娶瞿夷,而不行婦人之禮,令其愁毒,是故當知無恩分人。」
阿難聞是語已,心生慙愧。乞食已,還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頗有孝養父母不耶?」
佛語阿難:「誰教汝,令發是問?諸天神耶?人耶?非人耶?汝為自以智力問於如來耶?」
阿難言:「亦無諸天龍、鬼神、人及非人來見教也。向者乞食,道逢六師徒黨薩遮尼乾,見毀罵辱。」阿難即以上事向如來說。
爾時,世尊熙怡微笑,從其面門放五色光,過於東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
彼有世界,名曰上勝,其佛號曰喜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國名嚴盛,其土平正,琉璃為地,黃金為繩,以界道側。
七寶行樹,其樹皆高盡一箭道,花果枝葉次第莊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眾生樂聞,無有厭足。
處處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淨,金沙布底,八功德水盈滿其中;其池四邊有妙香花、波頭摩花、分陀利花、跋師迦花,青黃赤白,大如車輪而覆其上;其池水中,異類諸鳥相和而鳴,出微妙音,甚可愛樂;有七寶船亦在其中,而諸眾生自在遊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