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
一個大人用雙手將孩子高高舉起,逗他開心。
金文的「舉」字, 是四個「手」 形, 表示兩個人對舉的情形。
「舉」字的本義現在還一直沿用,此外, 它還有很多引申義, 如「推舉」、「舉止」、「舉例」、「創舉」等等。
【賢】
較早的字形像順從的眼睛加能幹的手, 這被認為是「好」奴僕。本義是「好」、「善」。又有「勞累」 義。後加「貝」旁,表「多財」。
【才】
【才】字的甲骨文作,像草木初生之形。草木初生曰才,出而萌芽曰屮。
「才」是「材」的本字。才,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房柱與房樑的象形,像樹杈,即遠古簡易建築中的房柱,像房柱上架著的橫木,即橫梁。造字本義:動詞,立柱架梁,開始建屋。
【舉賢才】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仲弓為季氏的邑宰,因此請問為政之道。孔子答復仲弓:「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有司是邑宰之下各司其事的群屬。
辦政治,必須先分配有司的職務,使其職掌分明,辦事有序。
赦小過,人民有小過失,可以饒恕。
賢才是有德有能的人,要特別舉用他,始能將政治辦得好。
仲弓又問:「焉知賢才而舉之?」問意是如何知道賢才。
孔子說,舉你所知。你所不知,但有他人知道,「人其舍諸」,他人豈捨之乎。意思是他人會推薦給你。
為政在人,所以仲弓問政的意義歸結在舉賢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