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虛雲老和尚法語

 

虛雲老和尚法語



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除貪瞋癡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一樣,不許它犯人苗稼。

 





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禪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

 





眼能如是不被色塵所轉,其餘五根都能不被塵轉,香不垂涎,臭不恶心,甚麽眉毛長、牙齒短、張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

 





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聖賢,能轉萬物,不被萬物所圍,隨心自在,處處真如

 





我輩凡夫,因為妄想所障,所以被萬物所轉,好似牆頭上的草,東風吹來向西倒,西風吹來向東倒,自己不能作得主

 





有些人終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雖做工夫,也是時有時無,斷斷續續,常在喜樂是非煩惱中打圈子

 





眼見色,耳聞聲,鼻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對六塵,沒有覺照,隨他青黃赤白,老少男女,亂轉念頭。

 





對合意的,則生歡喜貪愛心;對逆意的,則生煩惱憎恶心。心裡常起妄想,其輕妄想,還可以用來辦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則有種種不正邪念,滿肚穢濁,烏七八糟,這就不堪言說了。

 





白雲端禪師有頌曰:「若能轉物即如來,春暖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窮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又金剛經云:「應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的說法。儒家發憤,尚能如此不被物轉,我們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頭燃呢!

 


應須放下身心,精進求道,於動用中磨練考驗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則工夫就有把握了。

 


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楞嚴經指出:「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成正偏知覺,讚歎淫慾,破佛律儀。

 


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經中說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曆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現之時。

 


所以說:「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無名名之父,無色色之母。」色空原來無礙,若實在明見此理,則任他天堂地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掛無礙

 


不明此理的人,雖能說得天花亂墜,也無真實受用

 


古來有一位老修行,在大眾會下住了多時,度量很寬,待人厚道,常能勸人放下放下。

 


有人問他:「你這樣勸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沒有?」他說:「我在三十年前就斷無明瞭,還有什麼放不下呢?」

 


後來覺得在女眾會下,還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

 


這回獨宿孤峰,無人來往,自由自在,以為就真無煩惱了。

 


誰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聽到門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鬧鬧的說到庵裡去看看,有說,不要動修行人的念頭,又有說,既是修行人,念頭是不會動的。

 


後來,牧童都進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團上沒有理他們。他們找喝的,找吃的,鬧個不休

 


老修行不動不聲,牧童以為他死了,搖他也不動,但摩他身上還有暖氣。有人說:「他入定了。」

 


有人說:「我不相信。」於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還是不動;挑他的手,也不動;挑他的肚臍,也不動;挑他的自朵,亦不動;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於是大罵道:「打死你這班小雜種!」

 


那時觀世音菩薩在空中出現,說:「你三十年前斷了無明的,今天還放不下嗎?」可見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轉真不容易。

 


憨山大師費閑歌說:「講道容易修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我們既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說,是無補於實際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