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訟】
公,表示正義。訟,甲骨文=(口,訴辨)+(口,訴辨),表示雙方進行訴辨。金文=(公,正義)+(言,訴辨),表示公正訴辨。造字本義:在法律的公正中辯訴。篆文承續金文字形。向法官提出告狀為【訴】,在法官主持下辯論為【訟】。
【公】漢字的故事
「公」字係由「八」字(為一拆斷棍棒之象形) 和「厶」字(圈套) 。拆斷棍棒有分開或分配之意,圈套意指個人財產,故當「八」字和「厶」字結合,就生成「共有物」之義。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孔子聽訟,與別人無異,即聽取雙方所訟之辭,判定誰曲誰直,但不同的是使人無訟。
使人無訟,即是以德化人,如為政篇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周文王為西伯時,有虞、芮二君爭田,相約到周家,請其評理。
但入其境,以至入其朝,所見農人、行人、士大夫,無不相讓。
二君自慚而退,把所爭之田讓為閒田。這是以德化人使其無訟的史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