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平公造像記】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
朱義章 楷書
拓本 北京東城
故宮博物院藏
始平公造像記(局部)
始平公造像記 朱義章
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題記》。
《龍門四品》之一。
比丘慧成 為追悼亡父始平公所鑿造,刻於河南省洛陽市龍門石窟
古陽洞北壁。
孟廣達撰文
, 朱義章書丹。凡十行,滿行二十字。
額題楷書「始平公像一區」六字,通篇皆為鐫 刻成凸狀的陽文,
並刻有凸起的界格,在石刻佛書中極為罕見,列為龍門諸品之首。
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崇尚佛教,在洛陽開鑿了規模宏大的龍門石窟,且 留下大量的題記。
此碑被推為《龍門四品》中方筆的極致,以陽剛之美流傳於世。
該書結體寬博疏放,起筆以側鋒切入再轉中鋒行筆,轉折處提尖再重頓,點畫棱角 分明;起筆收筆刻意露鋒,形成方筆勁健的意態,使骨力雄厚的魏碑風格躍然石 上,允為北碑第一。
【參考釋文】 夫靈□□啟則攀宗靡尋容像不陳則崇之必□□
以真顏□於上齡遺形敷於下葉暨於大代茲功厥 作比丘慧成自以影濯玄流邀逢昌運率渴誠心為 國造石窟寺□糸答皇恩有資來業父使持節光□ 大夫洛州刺史始平公奄焉薨放仰慈顏以摧躬□
匪烏在□遂為亡父造石像一區願亡父神飛三□ □周十地□玄照則萬有斯明震慧嚮則大千斯瞭 元世師僧父母眷屬鳳□道場鸞騰兜率若悟洛人 □三槐獨秀九蕀雲敷五有群生咸同斯願
太和廿二年九月十四日訖 朱義章書孟達文
這段文字是北魏時期的佛教造像記(碑文),內容涉及比丘慧成為亡父造石窟佛像的緣由和祈願。
由於原碑文部分字跡磨滅(□表示缺字),以下為可辨識部分的白話解釋:
白話解釋:
當靈性開啟時,人們便渴望追尋佛法宗源;若沒有佛像可供瞻仰,則難以虔誠崇敬。
(慧成)希望透過佛像的真容讓佛法流傳於後世,至北魏太和年間,這項功德終於得以實現。
比丘慧成自覺沐浴佛門智慧,欣逢盛世,懷赤誠之心為國家開鑿石窟寺,以報答皇恩,並積攢來世福報。
其父(生前任"使持節、光□大夫、洛州刺史",封始平公)突然離世,慧成追思父親慈顏,悲痛不已,因此發願為亡父雕刻一尊石像。
祈願亡父:
神魂超脫三界(□週十地),智慧如明月普照萬物(玄照則萬有斯明)。
佛法智慧遍及大千世界(震慧嚮則大千斯了)。
願父母、師僧、眷屬皆能如鳳凰翔集道場,飛升兜率天界。
若眾生能悟佛法真諦,則如三槐(喻德行)獨秀、九棘(喻賢才)繁茂,一切生靈同證此願。
落款:
太和廿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十四日完工
朱義章書丹(書寫),孟達撰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