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吳昌碩

 

近代藝壇先師吳昌碩 

撰文:Kayan Chan




近代書畫巨匠吳昌碩,精通詩書畫印「四絕」,憑藉多年篆刻功底,創造出獨特畫風。

他是齊白石崇敬的大師,但在拍賣市場,作品價格卻遠追不上後者

吳昌碩被後浪淹沒了嗎?不。

近年他的作品價格穩步攀升,名字亦逐漸為普羅認識。

他是如何走上大師之路?為何連齊白石也說願為他作走狗

舊時代的尾巴

在拍賣界,中國書畫會分為「古代」與「近現代」兩個版塊。

一般而言,界線就是在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以前的作品,都會定為古代書畫;辛亥革命後清朝滅亡,便歸入近現代。

吳昌碩大多歸入近現代,其實他剛好落在中間重疊的時期,趕上了舊時代的尾巴。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吳昌碩出生於浙江

他的先祖世代為文人,據他自述,「我祖我父稱通儒」,祖父、父親都是清朝舉人。

有這樣的家學淵源,吳昌碩自小接受傳統教育,起初從父讀書,後來入讀私塾

他更曾考取秀才,甚至當過小官,不過僅做了一個月就解甲歸田

在傳統教育的浸潤下,吳昌碩不單詩文水平頗高,也養育出一身文人氣質。

伴其終生的篆刻藝術

吳昌碩曾這樣評價自己:「我金石第一,書法第二,花卉第三,山水外行。」

這固然是昌碩老人的自謙之詞,但從中可得知金石之學對他的藝術生涯有多重要。

金石學包括古代各類鐫刻文字的鐘鼎碑碣,引領吳昌碩入門的,正是其父。

吳昌碩的父親雖截取知縣,卻不願為官,避而不仕,以耕讀終其一生,平時愛吟詩和篆刻

受父親影響,吳昌碩十多歲便學習治印,磨刀奏石

據吳昌碩的兒子所言,吳昌碩對刻印幾近痴迷,連在私塾課堂上也操刀刻石,激怒了老師,險些被逐回家。

篆刻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基石。

吳昌碩學畫較晚,他自言五十歲始學畫,但自從學畫後,繪畫技法進步飛快

能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多年來的篆刻功底

他的繪畫,以篆刻、書法、詩文修養入畫,將金石篆刻碑學融入了中國寫意畫中,以重、拙的筆墨風格,獨具特色

後人評價吳昌碩的書畫,常以「金石氣息」來形容。

所謂金石氣息,聽起來十分抽象,其實是指是鐘鼎上所鑄金文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的風格,古意充盈。

吳昌碩用石鼓文,即大篆的結體與筆勢來作畫,尤其是藤本花卉的枝條、梅花的圈點等等,所以他的畫也像一幅大的篆刻之作

篆書之法有一種開張拓展的筆意,用之於繪畫,更見大氣。

即使是細幅小品,同樣氣勢磅礴

齊白石:我願作吳昌碩走狗

提起吳昌碩,很多人都會立刻想起另一位國畫大師 齊白石。

二人都在近代畫壇地位崇高,合稱「南吳北齊」。

齊白石對吳昌碩極為崇拜,曾寫詩謂:「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吳昌碩)門下轉輪來。」

他將吳昌碩與赫赫有名的徐渭、朱耷相提並論,更稱願投胎作他們三人門下走狗,欽佩之情,可想而知。

吳昌碩是齊白石的前輩,二人年紀相差二十載。

當齊白石尚在北京苦苦打拼之際,吳昌碩已是上海書畫協會會長、西泠印社社長,是國內公認的畫壇領袖,聲望如日中天。

當時齊白石學習八大山人冷逸的風格在北京苦無市場,他聽從畫家好友陳師曾的建議,從吳昌碩的作品中汲取靈感,「自創紅花墨葉的一派」,終成畫壇巨擘。

二人雖未曾謀面,但吳昌碩也稱得上是齊白石的半個老師。

歷年來,常有傳吳昌碩與齊白石不和,但都是花邊故事,真偽難辨。

而無可否認的是,吳昌碩在齊白石的藝術生涯中,影響實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