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慧律法師著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東晉 慧遠(蓮宗初祖)
、慧持
慧遠。俗姓賈,雁門樓煩(今山西代縣)人,幼年即好學不倦,廣博學習種種知識並通達六經,尤其善長莊子、老子。
當時道安法師建立寺院於太行恆山,慧遠前往歸依。
在聽聞道安法師講《般若經》時,頓時豁然開悟,因此剃髮出家追隨學習於道安法師座下。
慧遠平時精勤思惟諷誦經典,夜以繼日精進不懈,道安讚歎說:
「使佛法流傳於東土中國者,應當就在慧遠吧!」
晉孝武帝太元六年(西元三八一年),慧遠經過潯陽,見到廬山廣闊空曠,可以棲身安住,因此在當地建立精舍,名為龍泉寺。
當時慧遠同門的師兄慧永法師,已經先居止於廬山西林,想要邀請慧遠一同安住。
然而慧遠的同參道友以及歸依徒弟漸漸眾多,西林過於狹隘無法容納。
刺史桓伊,為慧遠再建立寺院於廬山東側,因此稱為『東林』。
慧遠於是率領大眾修行佛道,挖掘水池種植蓮花。
在水池上立十二葉蓮華為計時的刻漏,依循著水流的波動而隨著旋轉,並分別刻劃日夜的時段,作為修道經行的節次。
自此之後,四方具有清淨信心的讀書人,聽聞到慧遠高風亮節的德行而來歸附者,有一百二十三人。
慧遠說:「諸位君子前來此處修行,難道能夠無意於求生淨土嗎?」
因此乃恭造西方三聖形像,建築房屋結集蓮社,令劉遺民作發願文,雕刻於石頭上。
當時王喬之等數人,也作了念佛三昧詩以表明求生淨土的心志,慧遠為他們作序言:
「所謂的三昧是什麼呢?那就是專一心思、澄寂想念。心思專一,則心念一致不令散亂;想念澄寂,則意氣清虛、神志明朗。
意氣清虛,則智慧了悟而能清明觀照;神志明朗,則沒有絲毫幽微玄妙的義理不能通達透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