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

【影塵回憶錄】6-2

 

影塵回憶錄6-2



(二)第二次出家的感想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歲,在營口開藥鋪,每天除看經外,還附帶著出診。


如遇有錢人,看病吃藥全要錢,遇窮人則施醫施藥不要錢,對地方上謀幸福的事,均量力而為之。


一天,從街上回櫃,看見櫃檯裏邊,放著一個名片,上邊一行字是:


天津東南城角清修院住持——清池。」


我見到這張名片,心裏很歡喜!就問櫃上的人:


「誰留的片子?人上那裏去咧?」

 

據櫃上的夥計說:

 

「剛才來一個化緣的和尚,大高個,因為你不在家,他又走了,說待一會再來。」


當時我想:片子雖然是清池和尚,但來的本人,絕不是他。


因為我在紅螺山認識他,是一個小矮個,所以知道不是清池和尚本人。




下午,那位和尚又來了,果然不是清池和尚,是那位成顯和尚



他因為在營口有一位居士,找那位居士去化緣,附帶著給我捎來個片子。我暗暗的把那個片子擱在褂兜裏,誰也不知道。


在照應他吃飯的時候,就探聽清修院的住址,應當怎樣去法。這時我出家的心,完全觸動,自己以為是因緣成熟了!


隔了沒幾天,我帶了這張片子,佯言回家修理墳地,拋去萬緣,放下一切,就離開營口到天津去了。


不過這一次走,和平素出門,心裏確實兩樣滋味!覺得百端交集,萬感雜投,有些酸楚淒涼的情緒,自念:先前因為父母在堂,自己沒有三兄二弟,捨不得去出家。




後來又為妻子受累,熏染了一些世俗習氣,熏得挺厲害,仍然不得出家,所以心裏很難過。



又想:假如我現在死了,不也就能成了嗎?這一次就算我得了個急症死去,借此機會去出家參學,然後再回來,度脫妻子,這有什麼放不下呢?

 


所以我在路上走著的時候,雖然很難過,而心裏卻作死想,以為是自己死後的靈魂在前行。


繼續地想:現在我下面已有一個姑娘已出門了,五個男孩,大的才十四歲,小的剛會走,又沒人教養他們。


三四十年來東跑西奔,沒有一點積蓄,全靠這個小藥鋪吃飯。


我走了之後,藥鋪無人照管必定歇業,將來全家挨餓,流離失所,這怎麼辦呢?


然而;又一想:天下流離失所的人太多了,許別人的眷屬流離失所,就不許我的眷屬流離失所嗎?


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後,到各地去參方,在路上遇見了我的孩子正在討飯,這時我管他不管呢?


唉!天下討飯的孩子太多了,許別人的孩子討飯,就不許我的孩子討飯嗎?這件事也不足深慮


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語一聲去了之後,她領著五個孩子,生活上一定很為難。


如果她要嫁給別人,這不是於我很難看嗎?以後我聽說;或者在一個村裏遇見她,將作如何感想?


唉!又一尋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誰能保險她不改嫁呢?


況且許別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許我的女人改嫁嗎?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誰的女人?


來生又要變成誰的女人呢?這事也不足掛在心上


如果真的為了妻子的事情,而連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實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遠沈淪下去了!


這樣,不但不能度脫妻子,同時也無法度脫自己


如果我現在能夠毅然決然的出了家,潛心佛典,得到真實的修行,將來遇見她們,也勸他們念佛修行,了生脫死,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還有…………………唉!

 

放下吧—放下吧!

 

雖然是心裏千頭萬緒,想這樣想那樣,這都是感情作用,也是熏染的一些世俗習氣太深的緣故。


架不住我在路上一邊走,一邊用理智來抑制它,結果也都放下了,覺得一無牽掛,萬緣皆空


因此才決然走到了天津的清修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