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

【舍衛城】

 

從迦毘羅城 到舍衛城

 


From/人間福報

 

二十九載處王宮  太子成長之城

 

Kapalivastu,舊稱為迦毘羅衛國,迦毘羅城是釋迦族的首都,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間所出土的亞庫羅達佛塔遺跡,相傳是悉達多太子生活的王宮遺跡。

一九七四年,發現了刻有「迦畀羅衛城」的容器。

這個東西約八十公里,南北約六十公里的小諸侯國,當時屬於拘尸那羅國,國王素來被尊稱為「淨飯王」,

國內以地薯為主食,因為率先在恒河邊成功栽培稻種,而被認為是優秀的種族。

豐富豪華的王宮生活,無法滿足悉達多太子內心的空虛感

佛典中記載『四門出遊』,當他四出城門,看到了老、病、死、紛爭之苦,以及出家清淨景象,終於清楚內心所追求的是解決人生的苦惱,因此決定離家。

二十九歲那年的半夜,太子在祈求「我兒成長」之後,出城啟程求道。

在離家後第十二年,也就是成正覺後第六年,佛陀回到迦比羅城說法,當時有五百位的釋迦族青年出家,其中包括佛陀異母弟難陀、堂弟阿難,甚至兒子羅侯羅。



二十三載止舍衛 神通降伏外道



 

在佛陀時代,恆河平原上大約有十六個國家,其中有兩大國隔著恆河對峙,就是位於恆河中游北岸的憍薩羅國Kosala)和在恆河南岸的摩揭陀國(Magadha)。

僑薩羅國的(Kusala)的舍衛城(Sravasti),是西元前六世紀的商業中心與貿易集散地,宗教十分興盛,是當時婆羅門教研習「吠陀」思想的重要聚點。

舍衛城內有名的祇樹給孤獨園十分清幽,園內一棵菩提樹,總是綁滿了祈願旗,據說這棵樹是舍利弗藉神通力,取菩提伽耶的菩提樹插枝的。



在舍衛城城郊著名的祗樹給孤獨園中,佛陀度過二十三個雨季安居,為憍薩羅國(Kosala)的國王與臣民百姓演說法音;


據說因為外道信服神通,佛陀也曾經在此降伏許多外道。


祇樹給孤獨園

 

大約在西元前六世紀時,舍衛城裡慈悲、富有的須達多長者,因為樂善好施,而被稱為「給孤獨長者」(Anathapindik),意思是「無可比擬的佈施者」。

有一天,他前往王舍城經商,遇到佛陀。




他上前問好,佛陀以偈語回答:「婆羅門涅槃,是則常安樂,愛欲所不染,解脫永無餘。

斷一切希望,調伏心熾然,心得寂止息,止息安穩眠。」

接著,佛陀請給孤獨長者到屋裡,並且對他說出:諸法無常,宜佈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

欲味,欲患,欲出遠離之福。

給孤獨長者聽了,「見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諸疑、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心得無畏。」

給孤獨長者聽了佛陀所說法,當下皈依三寶,同時邀請佛陀到舍衛城說法。

當他回到舍衛城後,立刻著手尋地,打算建造精舍


舍衛城南端有座「祗陀洹花園」,是舍衛城祗陀王子所有,給孤獨長者向王子表明想要購買花園的心意。

王子說:「可以啊,但請支付舖滿整座花園的金幣。」

給孤獨長者費盡心思籌換金幣,並且一塊塊地舖在花園裡,但是最後還缺一小塊空地

祗陀王子說:「這塊土地未舖上金幣,仍然屬於我。

但是您這麼誠心,所以,就用我的樹木在這空地上蓋一座精舍,獻給佛陀吧!」

這座精舍,就是「祗樹給孤獨園」(Jetavana Vihara)。

犍陀俱提精舍是園中重要的遺跡,「犍陀俱提」是指世尊所居住的房舍。

據稱這裡是衹園精舍的故址,也是佛陀最早說法淨居之所,更是佛陀為弟子講《阿彌陀經》與《金剛經》的地方,因此經常會有佛教徒在這裡舉行各種佛教儀式


在此地,我們齊誦《阿彌陀經》,感受當年佛陀演說法音之盛況,雖未及親臨,但今日得以至此,未嘗不是善因善緣所致,一念至此,不由心生感激,五體投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