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碑》白話
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
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裴休撰。
正議大夫、守右散騎常侍、充集賢殿學士、兼判院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柳公權書並篆額。
玄秘塔是收藏大達法師端甫的靈骨舍利之塔。
嗚呼!身為大丈夫,在家則應當奉行仁義禮樂之道,輔弼天子,匡扶世事,引領大眾;
出家則應當弘揚慈悲定慧之心,佐助如來,闡發教義,澤利蒼生。
捨棄這些,就不能稱為大丈夫;背離此道,就不能稱為大道。大達法師則是出家人中的雄傑。
法師俗家為天水郡趙氏,世代為秦人。
起初,法師之母張夫人夢見梵僧對她說:「你將會生出大貴之子。」
隨即從囊中取出舍利,讓其母吞下。等到師出生,那個夢中的僧人在白天來到內室,摩挲著法師的頭頂說:
「你將來必定會極大地弘揚我佛之教法」說罷就消失了。法師成人以後,高額深目,大臉方口,身長六尺五寸,聲音如洪鐘。
那將要擔負發揚如來的智慧徹悟、開導眾生生蒙昧之心的人,當然是會有這種奇異的徵兆和表現的。
法師剛滿十歲,投在崇福寺道悟禪師門下為沙彌。十七歲,正式剃度為比丘,隸屬安國寺。
他在西明寺照律師門下學習僧人的威儀舉止,又在崇福寺升律師門下接受清規戒律的教導;
並在安國寺素法師門下受學《成唯識論》大義,在福林寺崟法師門下通解《大般涅槃經》的要旨。
後來又夢見梵僧以滿滿一琉璃器的舍利令他吞服,並且說:「三藏大教,都入你腹中了。」
從此,法師於經律論三藏之學益發精通,無敵於天下。
他的學識如海納百川,曉暢通貫,窮盡本末,滔滔不絕,仿佛大海沒有涯際。
那將要斬斷情田之樹、播灑大法雨露的人,當然是要有這種勇猛精進、博學善辯的才能的。
不久,法師到五台山清涼寺拜謁文殊菩薩之像,各種神跡紛紛顯現。
他又於山西太原演說佛經,聽講之人傾城而至。
德宗皇帝聽說了他的大名,派人前去征請他,一見之後,非常歡喜,因此得以經常出入宮禁之內,與儒家、道家學者談論教義。
皇帝特賜他紫袈裟,一年各時的恩賜和施捨都特別優厚。
又詔令他侍奉皇太子於東朝,順宗皇帝十分敬重法師的風範,和他親如兄弟,坐臥不離,恩典和禮遇極其隆重。
憲宗皇帝多次前往寺中,待法師如貴客摯友,經常向他請教,贈賜和施捨也十分優厚。
而法師才學卓越,應對敏捷,不但能稱皇帝之意,且都合乎教義。
雖匆忙對答,未嘗不以闡揚佛教為務。因此天子得以進一步了解佛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佛教有超乎尋常的事理。
那時,朝廷正在推行削弱藩鎮的政策,先後擒縛吳元濟,平定蜀地、蔡州、鄆州等處的叛亂。
天子清靜閒適,無為而成治,詔令法師率領僧眾迎法門寺佛骨,在宮中秘殿專設道場,為百姓祈福,天子親自手捧香燈。
減去殘酷的刑罰,罷息征戰之兵,從此天下蒼生不再有悲苦之聲,滄海也風平浪靜,這顯然是參用佛教以輔助政治所取得的明顯效果。
那將要顯現不同尋常的巨大功業、輔佐有為聖君的人,當然是合乎神靈的意願,而能得到上天襄助的。
法師職掌內殿的佛法儀範,任左街僧錄之職,作為僧眾的表率,前後共有十年。
他宣講《大般涅槃經》和《成唯識論》,身處當仁不讓的領袖地位,傳授各僧寺的住持以引導天下廣大僧眾和凡俗,受惠的寺廟達一百六十座。
法師修行三密與佛相契,悟得無生成就妙果。他每日持誦各部經典十餘萬遍,將淨土視為休息之地,將誦經視為報佛之恩的課業。
他將前後所得供施數十百萬錢,全部用來修飾廟宇,極盡雕繪之能事。而自己安坐方床,在靜慮之中自得修行之樂。
貴族公卿,都來歸附於他;商賈工匠,無不對他傾心嚮往。
他們紛紛施捨貴重的財物以表誠心,瞻仰他的威儀頂禮膜拜,每日多達千人,簡直無法記載完備。
而法師視眾生如視佛,去四相之妄執以修善,心底坦蕩,絲毫
沒有偏斜之心,無論王公貴族還是皂隸僕役,他都一視同仁,以誠相待。
因此議論者都認為,能夠圓滿成就常不輕行的修行者,只有大達法師了。
那將要駕馭橫渡大海的巨船、拯救迷途的蒼生到達彼岸的人,當然是應有這般奇功和妙道的。
法師於開成元年(8 3 6)六月一日西向右側臥而圓寂。
雖正值暑天,其遺的遺容依舊如活人一般,室中終日散發著奇特的香氣。
這年七月六日,徒眾將他的遺體遷於長樂坡的南原,遵照他的遺命火化,得舍利三百多粒。
焚化之時,火光如月光皎潔;灰煙散盡之後,其靈骨舍利如珠圓玉潤。
天子特賜諡號為「大達」,其靈骨之塔則稱「玄秘」。法師俗壽六十七歲,僧臘四十八年。
其門弟子比丘、比丘尼約有千餘人,有的善講論經義,有的為大寺住持,他們秉持戒律,參禪修佛,分別成了導師。
其中五十人,尤其通達而聞名。
嗚呼!大達法師確實是出家人中的雄傑啊!否則,怎麼會有如此眾多的奇異和祥瑞體現於其身呢?
法師的受學弟子義均、自政、正言等人,繼承其衣缽,虔誠恪守其遺風。
他們恐怕法師的大功大業湮沒於後世,而現任閤門使劉公,佛緣最厚,悟道深入,他們都來請我為法師作碑文,以傳播他的清名於後世。
我曾從游於法師左右,備悉法師的生平,也很樂意參與這一善舉,這些讚嘆之辭,法師是當之無愧的。銘詞曰:
賢劫之中現千佛,釋迦正是第四尊。
哀我生靈多迷惘,出示經典破紅塵。
教網高張法理深,誰能闡述與析分。大達法師端甫者,仿佛隨佛得親聞。
佛有三藏經律論,聖者三學戒定慧。深淺雖異本同源,先後雖別皆覺悟。
異端邪說多偏差,誰能糾正與辯駁。大達法師端甫者,仿佛霜雹洗紛亂。
執著於真則滯塞,流落於俗則浮華。心象狂亂意猿躁,鐵鉤牢籠不能收。
滑車難制利刀折,蒼生荼毒罹苦難。大達法師端甫者,斷絕雜念逍遙遊。
大唐開基啟鴻運,聖雄大德垂法教。佛祖千載如親傳,三乘大法輝光耀。
皇恩隆重眷顧深,大闡正法揚教化。大達法師端甫者,逢時而起召眾生。
佛法正道剛開啟,佛殿莊嚴才展現。棟樑高聳為砥柱,一朝摧折不復起。
身如水月之幻像,生死何曾掛在心。徒令後學常懷望,瞻仰徘徊不能去。
會昌元年(841)十二月廿八日建,刻玉冊官邵建和並弟邵建初鐫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