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世 樂音老母】
佛陀在維耶羅國(在今日中印度)時,其所停留的地方,名為『樂音』。
當時有一位貧窮的老母來請示佛陀,說:「生老病死,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乃至六識、六根、五大,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佛回答說:「生老病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乃至六識、六根、五大,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譬如兩木相鑽出火,火還燒木,木盡火便滅。
諸法亦如是,因緣合會乃成,因緣離散即滅,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佛陀並且為她廣說種種譬喻,老母聞法心開悟解,證得法眼。
佛陀說:「我前世發菩薩心時,曾經是她的兒子,今此老母,壽終後當生阿彌陀佛國中,供養諸佛。
於往後的六十億劫,當得作佛,名『扶波犍』,其國土名為『化作』。」
(佛說老母經)
【劉宋 紀氏】
紀氏。句容(江蘇)葛濟之的妻子,劉宋時代的人。葛濟之是葛洪的後代,其家族世代學習神仙術,只有紀氏至心信樂奉持佛法,虔誠恭敬從不改變。
有一天,紀氏正在紡織的時候,仰起頭來望見天空雲日開朗,空中清徹光明燦爛,
忽然有寶蓋幢旛自西方而來,其中擁簇著一尊如來,金色晃耀,照徹雲間。
紀氏因此停止紡織仔細地注視觀察,心中歡喜踴躍地說:「經典上說有無量壽佛,難道這就是嗎?」
說著便頭面頂禮,並拉著葛濟之,向他指示阿彌陀佛出現的地方。
而葛濟之只見到佛的半身,及諸旛蓋,不久所見的聖境就隱沒了。
當時鄉里老幼,都一起親賭此事,因此跟從她歸依佛門的人有很多。(冥祥記)
【劉宋 魏世子女】
魏世子的女兒。梁郡(安徽合肥東北一帶)人。她的父親魏世子及兄長都修習淨土法門,而女兒也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淨土。
不久之後,女無疾往生,七日後又再甦醒過來,隨即登上高座,持誦《無量壽經》。
誦經完畢後,女下座告訴父親說:「我逝去後,便往生無量壽國。在七寶池中,我及父親兄長,各有一朵大蓮華,大家都將生於其內。
唯獨母親沒有,對此我感到非常地悲傷,所以特來告訴您們。」
說完後即往生。其母親從此以後也很恭敬地奉持佛法。(冥祥記)
【隋 獨孤皇后】
獨孤皇后。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馬河內公獨孤信的女兒。
隋文帝尚未登基為皇帝時,就已經娶她為夫人,等到文帝登基為皇帝時,便敕封為皇后。
獨孤皇后生性賢明,對朝廷的政事,有很大的助益。
但是性情頗為妒忌,因而後宮的妃子很少得以親近皇帝。
文帝弘揚護持佛法,敕令諸州郡,於各地遍造佛塔,安置舍利子,很多都有感應的瑞相。
皇后也恭敬仰慕大乘,時常持念佛名。
每當她持念佛名時,必定先更換清淨的衣裳,並以沈香水漱口,如此習以為常。
隋文帝仁壽二年(西元六○二年)八月的甲子日,皇后崩逝於永安宮,時年五十歲,當時異香滿室,天樂振響。
隋文帝問梵僧闍提斯那說:「這是什麼祥瑞的徵兆呢?」
僧答:「西方極樂淨土有佛,名阿彌陀,現今皇后往生彼國,所以示現這種瑞相。」
(隋書。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唐 王氏】
王氏。隋朝人,薛翁的妻子,僧頂蓋的母親。王氏平日讀誦經典,勤修懺法,一心求生極樂淨土。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西元六三七年)生病,因而更加勤奮懇切地念佛。
不久,王氏看見前有紅色蓮華,其形狀大如五斗的甕子。後來又見到青色蓮華充滿整個室內,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降臨空中。
其孫子大興隨侍左側,見到佛身高大,且高出二位菩薩之上,很久之後才隱沒,而王氏早已經往生了。(續高僧傳)
【唐 姚婆】
姚婆。上黨(山西長治市)人,與范婆交往親近。有一天,范婆勸她念阿彌陀佛,姚婆於是隨她念佛。從此以後摒除家務,一心念佛。
後來臨命終時,見到阿彌陀佛降臨空中,二大菩薩隨侍左右。
姚婆於是稟白阿彌陀佛說:「假使我沒有遇到范婆,哪裏能見到佛呢?所以請佛稍待一下,等我向她辭別。」
等到范婆來時,佛菩薩依然清晰可見,接著姚婆就立化往生。(淨土文)
【唐 溫靜文妻】
溫靜文之妻,并州(河北正定縣一帶)人,因久病臥床,所以溫靜文教她念阿彌陀佛,妻子因此而跟著念佛。
平日默誦佛名,歷經二年而不間斷。有一天,妻忽然告訴丈夫溫靜文說:「我已經見到阿彌陀佛了,下個月中我一定往生。」
往生的前三日,蓮華現前,其形狀大如日輪。往生那一天,妻準備豐盛的食物供養父母,並說道:
「如今我很幸運能往生極樂淨土,願父母及丈夫,專念阿彌陀佛,不久便當相見於淨土。」說完後即往生。(淨土文)
【宋 任氏】
鍾離夫人任氏,宋朝開封府知府鍾離瑾(會稽人)(參見本書一七五頁)的母親。
任氏平生專志於淨土法門,雕刻栴檀木為阿彌陀佛的聖像,並時常恭敬地禮拜、旋繞。年九十八歲,其生活起居仍如平常之時。
有一天,忽然告誡鍾離瑾說:「人人有個彌陀,奈何拋去。處處無非極樂,不解歸來。我將往生,希望你要念佛。」
隔天,任氏早晨起來,燒香供佛,持念佛名。過了一會兒,即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