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王百娘】
王百娘。明州人。年少時喪父,嫁人沒多久就守寡了。
於是王百娘跟著她的舅舅舍人(掌管詔告或侍從的官員)陳安行,一起居住在官舍。
南宋高宗紹興二年(西元一一三二年)夏天,王百娘忽然生病而變成聾啞,因此如果想要什麼,就只能寫在紙上。
舅舅陳安行教她至心歸依觀音大士,王百娘遵照其言早晚恭敬禮拜。
有一天,在小睡的時候,忽然見到觀世音菩薩現身,指示她修行的捷徑,教導她每日面向西方,頂禮阿彌陀佛。
並且授以偈頌曰:「淨土周沙界,云何獨禮西。
但能回一念,觸處是菩提。」
又說:「妳可普遍勸人持誦此偈頌。」
後來,不到一個月,聾啞二病突然痊癒。
舅舅陳安行說這是因為她的念力精純懇切,因此佛菩薩的感應就如同山谷的回響般應聲而至。
並將此事刻印記載下來,以廣泛流傳她感應的事蹟。
(夷堅志)
【宋 朱氏】
朱氏。名如一,明州薛生的妻子。
年二十多歲就過著衣著樸素、奉持齋戒的日子,並且虔誠地修習淨土法門。
朱氏曾經用黃色的絹布,請善於書寫的人恭寫《法華經》,自己再以鮮綠色的絲線刺繡經文,一針一線之間綿綿密密毫無間斷,經文的字體一筆一劃非常清晰明朗,如是歷經了十年才完成。
朱氏這十年中唱念及頂禮佛名,共八萬四千遍。
後來,又刺繡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像。
學習《法華經》,過了三個月便會背誦。
接著,又閱讀《華嚴經》、《大般若經》、《楞嚴經》及《圓覺經》都能貫徹通達其義理。
又刻鏤木版為圖,勸人念阿彌陀佛。
接受其圖的人,必須念滿十萬聲,然後迴向西方淨土。
受她感化的人達到二十萬人之多。
不久,建造茅屋於墳墓旁邊,其中的一室用來供奉佛像,一室用來靜坐,另一室則用來抄寫經典。
供給服侍她的只有一位婢女,茅屋內只有主僕二人一起同共甘苦。
南宋光宗紹熙四年(西元一一九三年)春天,朱氏把她所有陪嫁的東西全部賣掉,拿來作三日的法會、齋請一千位比丘。
且集合僧俗二眾一萬人,一起唱念西方阿彌陀佛名號。
同時製造寶幢,將她刺繡的經典裝在七個卷軸中,並寫上參與念佛法會者的姓名,然後送到羅羅道場的僧堂中供奉。
十二月,朱氏現出小病,將要命終時,自己起來端身趺坐。
她的丈夫薛生說:「我們薛家沒有這種坐著往生的方式。」
於是請她就寢,然後吉祥臥而往生。時年三十七歲。(樂邦文類)
【宋 陸氏】
王宜人(古代官員之母或妻的封號)陸氏。
浙江錢塘人,朝請大夫王璵的妻子。
陸氏時常持誦《法華經》,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平日每當拜懺一次,就同時唱念佛名萬聲,如是歷經三十年。
有一天,突然得了小病,聽到天鼓自鳴,隨即面向西方端坐,雙手結印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蔡氏】
蔡氏。錢塘人。很早就喪夫寡居,
平日持誦經典稱念佛名,並且每日至誠禮拜,如是精進修行超過二十年。
有一天,蔡氏忽然見到金色蓮華出現於空中,急忙拿出平時修行的課目成績將它放在懷中,然後安詳坐化而往生。(佛祖統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