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耕耘】
【耕】
《說文》:𤛿也。从耒丼。古者井田。故从井。
《字源》:會意 ……从耒、从井(意为井田)會意。
《說文新證》:春秋金文賨侯簋從「爪力田」,戰國楚文字郭店竹簡從「又力田」,也許是跟「男」字很像,為了避免混淆,把耕字改造成了形聲字。
【穀】
【從甲骨文的「雨」字看商代的氣象】
撰文|江柏毅
甲骨文的「雨」字是一個象形字,異體字繁多,在卜辭中除了作為雨水使用之外,也指動詞的降雨。天氣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商人的祭祀、農耕、田獵和征伐等活動,因此有關氣象的卜問是甲骨卜辭中占比相當高的一類,其中尤以對「雨」的卜問最多,也因此有多種與「雨」有關的詞彙記載。商人會舉行各種祭祀,以祈求降雨不會造成澇患,同時也在旱災時向神靈祈雨,方法包括祭河、焚燒人牲、巫尪、奏樂、跳祈雨舞和在田中作土龍等。
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根據小篆、古文字形的釋義,「雨」字作「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凡雨之屬皆从雨」解,是天、雲和水霝(即降雨)的組合,與此相似的字形見於年代略早的戰國秦系文字與雨滴寫作水形的戰國時期金文(圖一),
但許慎之說若回溯至更早的晚商金文與甲骨文便無法成立。
天氣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商人的祭祀、農耕、田獵和征伐等活動,因此有關氣象的卜問是甲骨卜辭中占比相當高的一類,其中尤以對「雨」的卜問最多,問題常見有「會不會下雨」、「為了降雨,要舉行哪類的祭祀」、「哪位神靈會禍害雨」、「未來某天會不會下雨」、「下個月會下雨嗎」,亦常見觀雲預測降雨的記載,如《合》13386「庚寅[卜]貞:茲雲其雨?」(這片雲會不會下雨?)、《合》21022「格雲不其雨?允不,啟。」(有雲來,會不會下雨?結果不下雨,晴空萬里),可見當時人們已充分體察到雲、雨的相互關係。
甲骨卜辭中表雨的大小強度有「大雨」、「小雨」(或「雨小」)、「多雨」、「疾雨」(或「雨疾」,可能指強降雨)、「烈雨」(可能指豪雨)等詞彙,而在降雨時間長短方面的敘述,則用「延雨」、「卣雨」、「攸雨」、「聯雨」表連續不斷的降雨,也用「暫雨」表時間短暫的降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