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帶大的孩子】
-雷久南博士
孟子如果出生在後半世紀的中國,他可能在電視機前長大,孟母可能因為沒有立刻覺察到電視的長遠負面影響,也不會阻擋。
小孟子的大腦會因為失去正常童年的遊戲、玩耍、運動、聽故事、牙牙學語和好奇心驅使的學習而發育不全;成年後也不會有深度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也沒有高尚道德責任感,也不會對中國文化有特殊的貢獻。
如果電視早五百年在歐洲出現,現今我們可能聽不到莫札特、貝多芬和其他近代音樂家的傑作,也見不到達文西的畫和發明;
如果電視早在中國出現,李白、杜甫也不會寫詩,很多藝術精華不會出現,也不會有中國文化。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假設言過其辭,讓我們看看電視普及四十多年後的美國文化、教育、道德和社會。
美國學齡前的孩子平均一星期看三十小時的電視,大人是每天四小時,也就是除了睡覺、工作和上學之外,電視占據最多的時間。
美國孩子在上學前已看了五千至八千小時的電視,到高中時,一生中看電視的時間已超過課堂的時間,電視對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有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教育部報導,七千萬的青年人是功能性文盲,美國的公司發現很多高中畢業應徵者不識字、不會計算或思考,一家大公司 Motorola, Inc.發現全國性的應徵者中,百分之八十的人沒有通過七年級的英文和五年級的數學。
另一項報導發現,十七歲的青年中只有百分之七具足上大學科學課程的程度,美國十三歲的孩子在一項國際性的科學數學考試成績是十二個國家中倒數第一名。
資深的老師們從六十年代中開始,發覺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全國性的考試成績也年年下降;
從事尖端科學研究的人士感嘆後繼無人;美國大學研究院學生,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只占少數。
一位教學三十多年的大學科研教授,於一九六三到一九七三年間,每年都回母校為大學生講學,學生的反應,年年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在一九七三年那年,他突然發現學生們的理解能力明顯的下降,學校的物理教學完全改觀,學生們不再學習如何解決物理題目,
而是看大眾化的電視、科學節目,問他為何改變教學方式,他回答說:「學生們無法應付傳統物理課程,只好沖淡課程,以看電視、觀摩工廠為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