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腸道菌_抗癌】

 

腸道菌_抗癌



研究發現「1行為」竟能抑制腫瘤生長、改變腸道菌相!黑色素瘤也怕它

 

朱育嫻 整理 | 2025/07/25

 

 

你有運動習慣嗎?運動除了幫助瘦身、增強體力,還可能與抗癌有關!關鍵就在於腸道菌。

 


研究發現,運動能幫助腸道菌叢分泌有利於抗癌的關鍵介質,養出更強的抗癌力!

 



腸道菌與肥胖、糖尿病、癌症都有關

 


高雄馨語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指出,腸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腸道內的菌群參與調控免疫系統、新陳代謝與營養吸收,也與大腦、肺部透過「腦腸軸」、「腦肺軸」彼此連結。

 


因此,腸道菌群的失衡,與多種疾病都有密切關聯,包括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慢性發炎、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癌症。

 



而「運動」正是改善腸道菌群的有效方式。

 


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耐力訓練,不僅能強化心肺功能、控制體重,更能改變腸道菌相,進一步影響腸道產物,幫助人體抵禦疾病。

 


研究:運動後產生「甲酸鹽」能抑制癌細胞

 


近期由美國匹茲堡大學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出,運動可促進腸道菌產生一種叫做「甲酸鹽」(Formate)的代謝物,而甲酸鹽對黑色素瘤的抑制效果相當出色。

 



這項研究以實驗鼠為對象,發現不論是在腫瘤接種前或接種後進行運動,都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延長壽命

 


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定序技術分析,發現運動後的小鼠,腸道菌群明顯改變,體內甲酸鹽濃度顯著上升,甚至能進入血液循環,並直接出現在腫瘤位置。

 


驚人的是,給予實驗鼠飲用含有適量甲酸鹽的水,也能發揮抑癌效果。

 


但前提是,腸道菌群得要存在,當研究團隊使用無菌小鼠或用抗生素清除菌群後,運動帶來的這些好處就完全消失了。




運動讓腸道變強壯!每周3次中強度有氧

 


不只動物實驗顯示出結果,在人類身上也有觀察到相似趨勢

 


運動員的腸道中,短鏈脂肪酸(SCFAs)產量通常較高,這類物質能減少腸道發炎、保護腸壁,是維持腸道健康的重要因子。

 


研究也指出,只要每周從事中度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或騎腳踏車)3次,每次3060分鐘,就能顯著提升腸道菌群的多樣性

 


黃郁純強調,無論是預防癌症,或正在癌症治療,或是康復後的照護階段,適度運動都有其必要性。

 


建議選擇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至少3次,每次3060分鐘,長期規律進行效果最佳。

 


每日纖維也要達標 才能養出抗病菌

 


除了運動,日常飲食也是維護腸道菌群的關鍵。黃郁純建議,每日攝取超過25克的膳食纖維,多吃富含纖維的蔬果,能幫助有益菌生長,維持菌群多樣性。

 


同時,應避免食用過多超加工食品,減少添加劑、抗生素對菌群的破壞。

 


若條件允許,也可以透過補充益生菌如優酪乳、優格或保健品,來強化短鏈脂肪酸產生菌群。

 


◎ 資料來源/黃郁純醫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