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餘姚)人,唐朝官員、文學家、詩人、書法家。
能文辭,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工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被日本學界合稱為「初唐三大家」。
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生平
沉靜寡慾,為人正直,博聞強記。
過繼給叔父虞寄,與兄長虞世基受業於顧野王。
在隋朝做過秘書郎,自編《北堂書鈔》,又參與編寫《長洲玉鏡》。
後來成為唐太宗身邊的重臣,任弘文館學士兼著作郎,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
貞觀八年(634年)進封永興縣公。貞觀十二年(638年),致仕,授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如故,祿賜防閤視京官職事者。
同年卒,年八十一,陪葬昭陵,追贈禮部尚書,繪像列於凌煙閣,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卒諡文懿。
書法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
年輕時學書於當時著名書法家智永(王羲之七世孫),得其真傳,深得「二王」妙旨和智永筆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