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一夢漫言 01

 

一夢漫言 卷上




康熙甲寅(公元2674年)冬,離言等各位阿闍黎(軌範師。意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即導師),



以及寺中眾班首領、執事,恭敬懇請,要我述說我的行腳參訪經過和事跡,以資鼓勵后人。



所以就提筆,從始至末,拉雜直述,不加文飾。

 


我是雲南楚雄府,許家之子。十四歲時,兩個弟弟尚小,不幸父母先後去世。

 


兄弟三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我伯父年事已高,膝下無子,對我們倍加愛憐,恩育教誨。

 


當時我曾臨摩畫了一幅觀音大士像,人們都稱讚我是小吳道子。

 


我性好到處遊覽觀光,腳步不停。



天啟六年(公元
1626年)十五歲時,聽說大理府和北勝州接壤之處,有一條金沙江,沿江居民以淘沙金生活。

 


我就邀約了二三個同伴,走了五百里路去觀光,看到了實際情況,真是大地造化,養育生靈竟有如此方式。



又聽說鶴慶府,地處群山之中,山勢如牆壁聳然而立,河流平壩道路險阻。

 


古時有一業想把它變成海。此處東南地勢低凹,叫甸尾,水流到此,積聚受阻,漸將氾濫。

 


有一印度神僧摩伽陀尊者,慈悲救生,用錫杖在甸尾的山腳處,穿鑿了數十個孔洞,深達五里多,把積水導入金沙江。

 


在此我遇到了浪穹縣的學士肖暗初,他曾在楚雄請我為他畫一幅觀音大士像,一見面,很高興,就邀請去浪穹縣。

 


接著又有孝廉楊紹先等人前來訪會。肖暗初和楊紹先兩家是親戚,都是巨富人家,各有名園別墅,大家情投意合,因此,我在那裡逗留了五年。



 

我二十七歲那年,正是崇禎元年。十二月初旬,正與諸位好友相聚于梅園游玩。

 


此園離浪穹縣城二十里,是肖暗初的書齋所在地,背靠石寶山,面積有十多畝,種了數百株梨樹,四季都可欣賞各種花卉。

 


大家歡飲談笑,興頭正濃之時,我接到老家來信,告知伯父一直盼望我回去。




他七十歲剛滿不久就去世了,未曾等到見我一面。當下我受到極大震驚,酒也醒了,傷心地哭了。

 



我從來不信佛和道,這時突然發起出家的念頭,就對眾友說:「我實在不孝,父母和伯父之恩未報,大逆之罪難逃。現今決志出家懺罪報恩。從此一別,不復再聚。」

 


大家聽後,都睜大了眼睛著我,以為我發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