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日,棲霞觀音庵期畢,返還寶華山。知賓師履中,他的徒弟任前殿香燈職,做出了非法的事。
我向香闍黎師及當家達照師反映了,二師都說可以饒恕。我聽後感到心寒,他既然破了根本大戒,還說可恕,律法壞滅。
還不如退下來,遁入黃山,抓緊自己的修持吧。所以就向成拙說起此事,他說:「這件事應當從緩計較。」
我說:「在此身受深恩,本不忍心離開。現在和尚座下各位闍黎、班首、當家,都是我的師長,我是弟子,又是一個雲南人,還是速退為美。」
我因此就去方丈告假,要求去住山靜修。和尚不准,讓我跟隨他去楚地蘄(ㄑㄧˊ)州,因為那裡的荊王曾禮請和尚去傳戒。
我說:「今天是來向和尚預先說明,行期還未定。」
但無奈何,我的心意早已走了,身子也留不住。第二天早上,我與成拙、天一、常清四人,收拾好衣缽,一同去黃山,走到太平縣五里塔茶庵,遇到庚石的弟子相留。
該庵對面的山是慶雲岩,仲德師住在那裡。旁邊有一小山,松林翠密,眾山環抱,十分清幽。
他請我們在那裡住下來靜修。我就和成拙,割茅草,開地基,搭一個小小的瓢狀茅棚,一個多月就完工了。
我又忽然想起,當初決心去黃山,今天為什麼要在中途留住下來!天一看到我改變了目的地,就仍回華山了。
成拙又被旌德縣請去,只有常清隨侍在我身邊。十月初十日,庚石就把我們送到黃山,住在文殊院下屬的貝葉庵。
這座山土少、石多,連一根菜都不能生長,因此想吃新鮮蔬菜的念頭也沒有了。到了臘月盡頭,極目所見,全是銀峰玉嶺,寒同塞北。
文殊院靜主曉宗,是教授師的弟子。知道我在寶華山冬天不圍爐烤火,專意背了米和炭,踏雪而來,跪地懇求我烤火取暖,因此我聽從了他。
這裡雖然寒苦,但對修道十分相宜,於是出山的念頭,便全部拋擲腦後了。
開春崇禎十六年,正月十一日,華山靜主戒生師,是我的契心之友,同其弟子智週二人,由庚石帶路,來到貝葉庵。
一見他們,我迎了上去問:「什麼原因到這裡來?」戒師說:「教授師,你走後,和尚二十六日動身去楚地蘄州,今年正月初二回山,知道在下與教授師交情好,他親筆寫了信,要我接師還山。」
我馬上焚香捧信拜讀,悲感深恩,如慈父不棄逆子。我留戒生師遊山五天,再一起到旌德縣會晤成拙,又在那裡的靜室採茶,逗留了一個多月。
三月初七日才到寶華山。和尚受揚州府興教寺之請,已經渡江去該寺起期傳戒,走時曾留言:「見月回,可來期中教授新戒。」
三月初一起期,知道玄上座已為該期教授,我不能再去,所以留在寶華山,等候和尚回來,我先派智周(註9)渡江去拜見和尚覆命,代我向和尚頂禮。
到了臨近開壇授比丘戒時,和尚又來慈命,叫我去。我到了那裡,向和尚懺悔自己違背師命之罪。和尚垂憐,高興地寬恕了我,並讓我臨壇作尊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